风险提示 |“代理退保”套路深,轻信黑中介小心人财两空!
【案情回顾】
张女士(化名)曾为某保险公司员工,在职期间为自己投保了一份保险。离职创业后,因生意周转困难,面临保费压力。她在刷短视频时看到“全额退保”“代理维权”广告,被“退回高额保费缓解压力”的承诺吸引,未加甄别便与对方签订协议,并支付了数千元押金。
随后,张女士按对方指示拨打投诉电话。保险公司沟通时,张女士透露签署了“中途放弃投诉则押金不退”的协议,但因顾虑未提供详情。她还向监管部门邮寄了投诉信函。
经保险公司深入调查:保单承保手续完整规范、新契约回访确认无误,张女士入职、离职手续合规,入司前后参加培训且考核合格,具备保险专业知识与自主选择判断能力,保险期间张女士还亲自办理过受益人变更等重要业务。
调查结论:无证据支持“全额退保”保理由。依据保险合同约定,保险公司依法仅能退还保单现金价值,婉拒其全额退保诉求。
【风险警示】
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常见三大陷阱:
Ø 诱导收费设套:以“全额退保”为名收取押金,协议暗藏“中途放弃不退押金”等霸王条款,消费者资金安全无保障。
Ø 教唆恶意投诉:编造“销售误导”事实,教唆消费者投诉或举报扰乱正常金融秩序,消费者可能承担虚假陈述法律责任。
Ø 泄露个人信息:索要保单、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,易引发诈骗、盗刷等二次风险。
【理性维权指南】
1.理性评估退保风险
Ø 保障清零:退保将失去原有保障,重新投保可能面临保费上涨、拒保或责任免除风险。
Ø 经济损失:退保仅返还现金价值,远低于已缴保费,且附加权益(如豁免)同步失效。
2.选择正规维权渠道
Ø 联系保险公司:通过官方客服、APP或柜面直接沟通,留存书面记录。
Ø 寻求监管部门协助:如协商未果,依法依规向监管部门反映诉求。
3.牢记“三不”原则
Ø 不轻信承诺:警惕“包退”“包赢”话术,勿被高额退费噱头诱导。
Ø 不签问题协议:拒绝支付押金、签署霸王条款等不合理要求。
Ø 不泄个人信息: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号等敏感信息勿随意透漏给不明第三方。
平安人寿郑重提醒您:保险是长期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,请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,共同维护健康金融环境。若发现“代理退保”黑产线索,可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。
(供稿:平安人寿保山中心支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