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年度关键词:买不起、穷、且稳定
很难相信,上一次大家集中讨伐“996是福报”已经过了4年。今年再和朋友聊天,还是都说自己忙,但抱怨加班的少了,更多是抱怨工资被变着法扣、又担心失业。
刚刚过去的消费节对我来说很有纪念意义:和历史同期相比,今年“过节费”首次实现负增长。听说各大电商都默契地选择不公布战报,估计很多兄弟姐妹都有类似情况:购物车里放了一堆商品,的确想买,活动价格也还不错,但看了看工资条,想了想下月账单,算了,欲望可以压缩,生活先得苟住。
如此这般走到2023的尾巴,终于找到一个特别贴合的身份总结——齐格蒙特·鲍曼提出的“消费社会新穷人”。
齐格蒙特·鲍曼(Zygmunt Bauman),英国社会学家
鲍曼说,996虽然不新鲜了,但生活里依旧都是它的影子,于是“休息羞耻”、“自我剥削”等现象开始出现。然而最早,人的天性是不愿意被工作束缚,于是资本们想出了一种“工作伦理”,其核心是“不工作可耻,工作高尚”,于是加班成了福报。此为洗脑第一步。
第二步,在这套机制下,工作机会就在那里,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争取。别人拿到机会了,你没拿到?那是打工人的自我放弃,与资本和社会没有任何关系。就好像医护人员再努力,病人不配合治疗的情况的话,他也没有办法。由此衍生出,工资跑不赢物价增长,只因你们不努力;想得美却买不起,是“新穷人”匹配不上消费社会。总而言之,都是个体问题,自己反思吧。
曾经,生活围绕工作、专业技能或岗位建立,“贫穷”只来自失业;今天,在创造消费欲望的消费社会里,贫穷来自有缺陷的消费者困境。
鲍曼还进一步毒舌地指出,穷得如此稳定,还不算可悲,真正可悲的是,我们和富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,总能看到他们的生活。红毯明星穿着高定,在聚光灯下光鲜亮丽地摆着pose;各种综艺里,嘉宾在酒店豪华套房里醒来,开始新的一天;打开社交软件,关注的那些博主似乎永远不用工作,赞美诗和远方;低调的企业家为母校捐赠10亿,人们点完赞,继续等待下个老板捐更多钱的新闻。通过互联网,我们永远有热闹看,但也只是和富人共处一个空间,旁观他们的戏剧化生活。
“过去我们崇拜的对象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,他们严格履行着‘工作伦理’并获得了回报。今天,我们普遍崇拜的对象变成财富本身,变成那些似乎不需要工作,就能够具有高额消费能力的一群有钱人。……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居住的地方,共同生活的伴侣,并且能够随心所欲,不费吹灰之力地改变他们。他们似乎永远游刃有余,周而复始,没有终点,未来永远比过去更精彩,更诱人。”
《我的家空无一物》剧照
解读鲍曼的观点时,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梧认为, 我们对财富的崇拜如此顺理成章,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。 “老一辈人,东西坏了他们会去修,婚姻出现了问题,他们会去沟通、会去弥补。而我们现在东西坏了,首先的第一反应是去替换它,而不是去维修它。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,猎奇代替了忠诚,爽快代替了忍耐。”
为什么加班多了,工资却少了?婚姻与爱情还能长久吗?这个“时代”病了吗?察觉到“不对劲”的时刻,也许就是思考和探索的起点。在2023年年末,三联中读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学者,从当下8条个人体验出发,去探索现代生活里的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办”。
现在购买,
还享早鸟价99元(原价139元)
购买课程的前500名
再送相关主题实体书盲盒1册
也许,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最早收集生活里的一地鸡毛、并试图把它拼成鸡毛掸子的人。这门课选取的8位思想家,时间跨度从当代到20世纪初,虽然他们可能有点“毒舌”,但提出的观点却很有启发性。
雪莉·特克尔:在一起却孤独
科技为我们带来了超级庞大的人际网络和全新的交往模式,但可能使我们更加孤独,让人与人之间失去相处的能力。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雪莉·特克尔在TED演讲上提出这个观点后,“群体性孤独”的概念逐渐火遍全球。在“手机不离身”的今天,特克尔的寓言应验了吗?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董晨宇老师,在课程里介绍了社交媒体下的人际交往问题,以及我们感到孤独时,可以做些什么去重塑和周围人的关系。
伊娃·易洛思:不再浪漫的爱
从“小甜剧”的衰落到离婚综艺的崛起,现代人似乎逐渐“浪漫过敏”。人类学、社会学家伊娃·伊洛斯提出,虽然现在婚恋网站花样翻新,社交网越织越大,但爱上一个人也变得越来越难。是否应该追求“无痛化”的爱情?理智大于情感,是好事情吗?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姜宇辉老师,将在课程里探讨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灵魂叩问。
齐格蒙特·鲍曼:工作与新穷人
穷是否是“打工人”的原罪?如何历史地看待“996”?普通人怎样跳出资本的套路,在消费社会实现自洽?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梧将结合鲍曼屡次再版的经典著作《工作、消费主义和新穷人》带我们破除迷思。
安东尼·吉登斯:越进步越焦虑?现代性的后果
用力地工作、生活,却越来越缺乏安全感;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和权威的声音,可是很难真正相信某种说法……这些困境都是人们当下普遍焦虑的反映。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·吉登斯通过种种社会心理问题,分析社会整体运行状况,以自我作为撬开现代性问题的基点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沈杰老师长期关注社会心理与社会变迁,他将结合自己的研究观察,解码这些心态背后的系统性问题。
此外,还有本雅明、福柯、马尔库塞、罗尔斯……更多经典×当下的对话正在展开……
现在购买,
还享早鸟价99元(原价139元)
购买课程的前500名
再送相关主题实体书盲盒1册
课程亮点
课程大纲
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代里,人们常常被日常禁锢,为生存困扰,重复机械,陷入焦虑。在遭遇问题时,除了失望、习惯和接受,我们真的别无选择了吗?思考着的人,才是鲜活存在的“人”,才使得我们有勇气和定力,向更宽阔、更高远的地方探索生活。
加入我们,跟随这8位思想家的思想轨迹,继续在认识自己、认识他人、认识社会的道路上前行吧!
现在购买,
还享早鸟价99元(原价139元)
购买课程的前500名
再送相关主题实体书盲盒1册
作者:胡娜
编辑:鞠欧